close
作者:亞格休斯
來源:http://www.gamer.com.tw/
 
隨著哥吉拉2014上映,除了有期待的聲音出現之外,也有令人擔憂的討論慢慢地浮現,並已經從命名之爭轉到喜好之辯,也因此產生許多無可避免且不必要的辯論,但我更擔心的是許多串討論下來,大家所得出的卻是錯誤的結論以及知識,最後影響到觀賞哥吉拉2014的心情。所以在下希望能以自己淺薄的知識,來特別集中在介紹哥吉拉與酷斯拉的異同,進而導出這次的2014版的GODZILLA,究竟是哥吉拉還是酷斯拉?
首先哥吉拉生平我想不用多做介紹,這隻人類近代歷史上威力最強大的怪獸王,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濫用科技以及自然反撲的象徵,但哥吉拉在戲外更為人所知,就是日本使用傳統的模型和戲服等我們稱之為特攝技術的特殊技術來呈現怪獸和被怪獸所破壞的世界。
在這裡必須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走的技術方向雖然不以歐美的定格動畫為主流,但當時哥吉拉製作三巨頭之一、後來的Ultraman之父、被譽為特攝之神的圓谷英二所帶領的團隊,可說是開創了日本特攝的先河,他在二戰中參與的戰爭片《夏威夷海戰》也因為攻擊珍珠港的特效過於逼真,在戰後被美軍要求交出「攻擊珍珠港的紀錄影像」,圓谷團隊的技術力由此可見一斑。
 
7JFReqG  
<圓谷英二與哥吉拉>
接著在這之後的數十年,日本的特攝技術一直在特效的領域與好萊塢電影互爭雌雄,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的電影特效程度高過好萊塢,這情況一直要到經典科幻驚悚片《異形》的出現,好萊塢才真正在日本引以自豪的特攝技術上拉近與日本的距離。
 但緊接著,日本在異形上映的五年後推出的哥吉拉半重開機電影,《哥吉拉1984》(台譯:擊滅日本國),清楚的昭告世人,擁有大把鈔票和堅實技術的日本特攝電影又爬到了新的巔峰,與過去昂首屹立於城市之上的哥吉拉不同,這次哥吉拉儘管因為被超級大樓所包圍而顯得小小一隻,卻毫不掩蓋日本特攝技術的精采表現。
 除了細膩龐大的都市景緻,這次的哥吉拉特別製作了許多不同大小的全比例,特別是其中一尊巨大的可動哥吉拉模型更是令人驚艷!
wicT1Bz  
擔任《哥吉拉1984》男主角田中健與主角哥吉拉合影
 
網友剪輯《哥吉拉1984》的影片以及主題曲
 
到了1989年推出的《哥吉拉vs碧奧蘭蒂》(台譯:大恐龍),除了保持84年的水準,更是導進了哥吉拉第一次的3D立體圖像,以及前作中絕乎僅有的....靈活舌頭,可別小看這靈活舌頭,這個看似向捲舌一樣的小動作,卻是賦予哥吉拉高度真實感的重要一環,而哥吉拉著重在臉部細微動作與表情的表現也延續到了1991年的《哥吉拉vs王者基多拉》(台譯:六度空間大水怪)
 <《哥吉拉vs碧奧蘭蒂》依然保持著當代最佳的大怪獸身在大都市中的真實感。  >
wicT1Bz  
  <動作靈活自然的舌頭,讓觀眾再一次體會日本特攝技術的進化>
80stqXG  
yNFW1pS  
誰說GODZILLA要到1998年才有3D,在1989年就已經.....算有了
 
哥吉拉vs碧奧蘭蒂》精華,以及和1984年版一起剪輯的後製影片
先前提到的《哥吉拉vs王者基多拉》雖然承襲了前兩作的精華,甚至在臉部表情的表現,蓋冠哥吉拉50年28作中最佳的臉部表情呈現,當然還少不了精細且龐大的都市模型。
 
然而這也是力求哥吉拉生動逼真的外型以及表現上的終結,自1992年的《哥吉拉VS摩斯拉》開始,哥吉拉在特效上所訴求的方向,轉變為怪獸的熱線(光線)對決,而忽略了怪獸本身的細節,以及模型上的細微表現,而對日本特攝最重的第一擊,也在次年出現,1993年出現的《侏儸紀公園》不只改寫了世界電影的票房紀錄,更改變了特效的東西平衡,自始好萊塢的特效,飛快似的將日本特攝的特效技術拋諸腦後。
 
而到了1993年的《哥吉拉VS機械哥吉拉》(台譯:暴龍誕生)依然不改92年的呈現方式,甚至我們可以用事後諸葛的來看,這部作品的特效表現與兩年後的電視劇《超人力霸王:迪卡》沒有好上多少。
 但事實上,較少人為知道的是,哥吉拉早就悄悄的將版權移往海外,從現在所見的1994年版本資料來看,已故的電影特效大師溫斯頓所製作的Godzilla,依然保持著哥吉拉較近似日本原版的外型,然而這令人印象深刻、並深受期待的版本卻在之後付之東流,慘遭取消。
wicT1Bz  
為此,日本東寶不得不緊急製作了《哥吉拉vs太空哥吉拉》(台灣未上映,至今仍為代理過影帶和光碟),然而時程緊急的製作,換來的是尚可的票房,和隨處可見的應急,和粗製的畫面,特別是槍戰的部分居然跟昭和的呈現完全一樣,日本的哥吉拉至此,可說是到了欲振乏力的窘境。
 
不過到了1995年,平成哥吉拉的最終作《哥吉拉vs戴斯特托利亞》(台譯:恐龍帝國),卻重新點燃了哥吉拉的勝利之火,片中精彩的大場面和重新回到《哥吉拉1984》、《哥吉拉vs碧奧蘭蒂》、《哥吉拉vs王者基多拉》那注重氛圍以及細節的呈現,加上適中得當的文戲和40年來的省思,讓《哥吉拉vs戴斯特托利亞》重新攀上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峰,不僅取得了日本年度票房冠軍,更擁有了僅次1954年初代作《哥吉拉》的評價。
接著就來到了1998年,那引起哥吉拉迷近乎怨恨的酷斯拉出現,雖然單就以一部電影而言,酷斯拉是一部可圈可點的災難電影,然而對一部原本擁有深刻寓意來說,這種表現要說是侮辱也不為過,而關於這點,就單憑觀眾如何去解讀了。順帶一提,歐美的FANS在2004年前稱酷斯拉為G.I.N.O(Godzilla in NO God),直到2004年最後戰役部分改稱為Zilla。
 但不可否認的是,《酷斯拉》仍然是使用到道具服進行拍攝,所以那些酷斯拉純CG無敵論神教徒請好好看仔細了。
然而另一項無法忽視的是,酷斯拉激起了日本對CG技術以及場面調度乃至氛圍的重新思考,1999年的《哥吉拉:2000》(台譯:屠龍風雲)雖然徹底將哥吉拉在造型上改頭換面,然而卻只學到酷斯拉在特效表現上的皮毛,空有看似比過去更好的特效,卻忽略了去營造哥吉拉本身,諷刺的是,這部作品的本意是要告訴觀眾什麼才是哥吉拉。
而次年的《哥吉拉x美加基拉斯:G消滅作戰》更是讓原本的哥吉拉粉絲失望透頂,以至於東寶不得不「屈尊」,請來原本在大映的金子修介導演(一般觀眾對他最熟悉的作品應該要算是《死亡筆記本》電影版,這位將原本給兒童中的兒童看的守護神烏龜怪獸卡美拉,昇華成有點類似我們現在常說的「諾蘭式的黑暗風格」,而他所導的卡美拉第三作《卡美拉3:邪神覺醒》更是被喻為日本特攝的最高傑作。
 由他所執導的《哥吉拉X摩斯拉X王者基多拉:大怪獸總攻擊》創下自1999年復出到2004年再次封印為止,最高的票房和評價,這在部作品讓觀眾重新認識了哥吉拉,卻也讓東寶保守落後的特攝技術毫無保留的呈現 : 擁有日本本土資源最多的電影公司,居然在特效上輸給幫著隨時會倒閉、資源匱乏的大映公司拍所出身的團隊所超越。
而金子導演也在採訪時說出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大映給了比較多的時間,而東寶則給了更多的預算」
 儘管有了好不容易的中興,東寶卻在2002年請回了執導《哥吉拉x美加基拉斯:G消滅作戰》的導演手塚昌明,這位原本被認為是失敗導演的手塚,在執導《哥吉拉x機械哥吉拉》時卻令人眼睛一亮,這次手塚昌明的功力卻像是學了乾坤大挪移一樣,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除了氛圍和場面拿捏得當,也加入了比自己的前作有著高深一些些的科技與人性醒思。
 到了2003年的《哥吉拉x摩斯拉x機械哥吉拉:東京sos》則更讓人喜出望外,甚至讓人覺得這位手塚導演以後大有可為(雖然有些部分受金子導演影響很深)。
可惜的是,東寶似乎看到了哥吉拉的黔驢技窮(其實有一部分要歸咎東寶的不思進取和對哥吉拉的定位失敗:每個人都知道哥吉拉,所以我不用營造哥吉拉本身),進而在2004年推出了毀譽參半的《哥吉拉:最後戰役》,這部作品雖然深藏許多fans熟知的梗和導演北村龍平一貫的精采動作表現,但卻也暴露出東寶的惡習:砸大錢、壓縮製作時間。所以最後戰役有著毀譽參半的評價和自1984年來的最低票房也不令人意外。
還有....東寶的缺乏氣度
說了這麼多,最重要的2014年版的哥吉拉會如何呢? 作為一個老影迷,我深深地看到了這次導演以及製作團隊的對原本設定的尊重和創新的想法。首先光是雙眼朝前的設定(想想酷斯拉是怎麼「瞪」男主角),以及高眉骨的特色,就可以知道至少在頭部的設定,2014年版的可說是非常尊重原本的設定。另外在破壞力上我想看過預告的各位都很容易感受到哥吉拉的龐大和破壞力,而不是只有生物感而無史詩感的巨大生物。
TpPQuHS  
yhxjL8f  
再加上導演保證過不會像酷斯拉一樣水平站立,絕對會有熱線和怪獸大戰,你說這還會需要擔心原有的元素會缺少嗎?(當然造型是見仁見智和看個人資歷?),還有超強大的製作群,所以就目前所知,在技術面上2014年版哥吉拉是很難令人失望的,至於精神這種只能到電影院體會的部分,請各位在五月時買票進電影院體會吧!
 曾經出現在亞馬遜網站,卻很快被下架的2014原聲帶封面
a1t3AAh  
自從1999年的《哥吉拉:2000》到2004年的《哥吉拉:最後戰役》,每部都是實際意義上的1954年版初代《哥吉拉》的續集,彼此毫無關聯,唯一的例外是《哥吉拉x機械哥吉拉》和《哥吉拉x摩斯拉x機械哥吉拉:東京sos》兩部有連續關係,也是常見的「新世紀哥吉拉系列」分類中唯二兩部有前後關連的電影。  因此在《哥吉拉:2000》上映時許多觀眾都誤解片中的哥吉拉是1995年《哥吉拉VS 戴斯特托利亞》的Junior(台譯小怪獸,或稱哥吉拉二世或小哥吉拉),然而實際上兩部作品之間完全沒有關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mfc1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